【內容介紹】
監房生活在今天來説,是精神拆磨多於肉體折磨,這令我激起恨意, 那 恨所織成的網,會一次又一次的封纏着囚人的心,漸漸地形成一個牢不 可破的恨的心牢,令囚人自戕自囚,終其一生都走不出來。
無形的心牢比真正的牢房恐怖。它是用來製造恨,但我不想以恨餵養自 己,亦不想用恨待人,即使在這樣的地方,我也能存活並且保住文明, 向世人訴說我的遭遇,作為見證。
【作者介紹】
邵家臻 (1969 – 2025),讀社工,做社工,教社工,曾為香港立法會社福界議員(2016-2021)。參與社會運動30多年,因參與「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雨傘運動」而被控「煽惑他人公眾妨擾」及「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兩項罪名成立,判監 8 個月,2019年10月3日出獄,出獄後積極參與香港囚權活動。邵家臻執信文字的力量,出書30多本。2025年1月,因胃癌逝世,終年55歲。
【目錄】
離開監獄的人內心都有暗室
一間疊一間 重重包圍 密不透風⋯⋯
- 十字架
- 孤獨堡壘
- 大窗戶
- 虛度時光
- 奔走
- 換氣
- 痛苦學
- 歸園田居
- 鬼世界
- 精神記認
- 失憶
- 健忘症
- 創傷記億
- 朋友見面
- 反動者
- 關窗
- 痛苦學
- 放學的人
- 黐餐
- 同學
其實沒有家屬的支援
歷史的這一頁就不是完整⋯⋯
- 家屬
- 躲藏
- 政治犯家屬
- 獄外之囚
- 搬屋
- 孩子
- 茶餐廳
- 改名換姓
- 礙眼
- 徒勞
- 亂離
- 感恩之心
走在這條路上 我反問自己
我是回來尋找我在這裏曾經遺落
甚至失去的甚麼東西嗎
或者
我是來憑弔一段傷痛的過往
自憐自嘆 自舔傷口?
- 路
- 坑渠
- 開放心態
- 關鍵少數
- 自囚者
- 囚衣
- 自主領域
- 樽鹽
- 監獄寫作計劃
- Respect
- 筆跡
- 糭
- 蚊害
- 加探
- 大時大節
- 通信
- 召命
- 情緒
- 了斷
- N次傷害
- 對手
- 最黑
- 解釋
- 悲傷敍事
- 無題
- 冇乜點
- 平靜
- 沉浸
- 傳話
- 成為人
- 殘骸與遺址
- 白色恐怖
- 一字之差
- 鹹粥關係
- 現形
- 白紙
- 坐監導師
在苦牢中有受苦眾生相
她們將「痛苦」一詞變得如此具證 如此深刻
- 定奪
- 代罪羊
- 殉道
- 她
- 可有髮道乎
- 4680個空格
- 橫逆
- 痛苦的歸處
- 禱告
- 冇信仰
- 變形記
- 比賽輸贏
- 電子哭牆
我是一條彈弓 要麼被壓到最低
要麼是失序亂彈 我想去有光的地方
- 我在
- 有光的地方
- 一代巨擎
- 糾結
- 悲觀者言
- 活天
- 連結
- 泡影
- 希望學
- 領略
- 心牢
【內容節錄】
十字架
剛放學的你:
千日囚錮,終於還你清白,不過,前面等着你的還有「獄外之囚」,它叫「政治犯污名」。
政治犯污名就像是十字架一樣,帶給我痛苦,但是這種痛苦卻又藏着復活的奧秘。
經歷了死亡,我們才體會到復活的喜樂。
通過這個污名,我們發現自己可以勇敢;
通過這個污名,我們找到彼此;
通過這個污名,我們看見彼此的軟弱與需要。
這才發現,當我們在一起,我們可以有力量。
許多原本害怕的事,在彼此的陪伴下,都成為可能。
畢竟人最深的痛苦,就是與自己有隔閡,不能以愛來對待自己。記住:凡能愛自己的,才能夠愛他人。
——摘自本書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