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RT JOURNAL》

數量

簡介

+
PORT —— 是海港城市、是連接埠、是人 PORT 是埠,是港口,也可以是運輸中心的城鎮;也是連接埠。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個PORT,我們發放感情、想法、知識、意念和訊息,也接收,形成現今繁衍綿密的人類世界和製造出這星球上的複雜現象。 讓我們,和我們的城市,成為可以停靠、穿越、漫步、延伸、起飛、連接的PORT。 在現今紛亂的世界和難以表達、對話的媒體環境,這更是我們的願景和使命。 陣容: 阮文略 / 余永泉 / 吳永輝 / 岑金倩 / 杜家祁 / 李照興 / 林大香 / 卓亦謙 / 冼振東 / 施麗珊 / 陳錦輝 / 黃覺岸 / 葉文琪 / 鄭志明 / 歐陽應霽 / 蔡廉明 / 盧燕珊 / 鄺華歡 / George Cautherley / Donna Chiu 出版社:PORT JOURNAL 出版日期:2024冬 圖書分類:社區、環境、文化、思想、意識、政策 規格:170 X 240mm,4C + 2C,488頁 ISBN:978-988-17201-5-3

商品詳情

【內容介紹】 

PORT —— 是海港城市、是連接埠、是人 

PORT 是埠,是港口,也可以是運輸中心的城鎮;也是連接埠。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個PORT,我們發放感情、想法、知識、意念和訊息,也接收,形成現今繁衍綿密的人類世界和製造出這星球上的複雜現象。

讓我們,和我們的城市,成為可以停靠、穿越、漫步、延伸、起飛、連接的PORT。
在現今紛亂的世界和難以表達、對話的媒體環境,這更是我們的願景和使命。

【陣容】

阮文略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畢業,曾任吐露詩社社長,現為書寫力量顧問。獲 「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新秀獎、2020及2023年度磨鐵詩歌獎、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和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

余永泉

主修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多年前開始於暢銷雜誌撰寫科普專欄,擅長以深入淺出手法解釋複雜原理,是少數涉獵廣泛題材的作者、評論人。又曾任香港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之顧問團成員,並為業界及專業團體撰寫科技發展政策文件,亦常於各地演講分享電子商務經驗。

吳永輝

城市規劃師,畢業於台灣大學及香港大學,先後取得土木工程學士及城市規劃碩士學位,並在香港註冊成為專業規劃師,亦是中國註冊城市規劃師,吳永輝在1996年創辦MapKing International及擔任行政總裁,該集團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地設立分公司。

岑金倩

香港大學哲學碩士, 主修中國文學及戲劇,並持有香港大學心理學深造文憑。自1998年起,曾服務多個香港文化藝術機構,包括: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中心、 香港國際電影節等。2011年6月加入香港八和會館任總幹事,透過無遠弗屆的互聯網,將粵劇推廣至全世界。

杜家祁

生於台灣台北, 八十年代至香港入讀中文大學研究院,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於香港中文大學及其他大專院校任教, 於香港中文大學 「性別研究課程 」 擔任兼職講師 ,教授「女性與文學」、「傳媒裏的性別形象」與「中國文化的性別分析」等課程。

李照興

香港作家、 創作人。現為《號外》雜誌出版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藝衡系畢業 , 主修文化研究。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硏究領域主要包括香港電影論述及城市流行文化。

林大香

畢業於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山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現當代文學民俗學方向研究碩士。曾獲新紀元華文青年文學獎、府城文學獎等。目前從事與書業和教育有關的工作 , 包括兒童哲學導師、專欄作家、藝術書編輯、以及繪本、展覽、書籍、閱讀等項目的策劃與教育推廣。

卓亦謙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畢業,主修電影藝術。執導及編劇的劇情長片《年少日記》,於2023年榮膺第60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第30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推薦電影、第17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導演、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新晉導演獎、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等等。

冼振東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導演系。其後獲頒英國Middlesex University劇場導演碩士、澳洲 Griffith University戲劇教育碩士、香港大學教育博士。2019年創立「故事力研究室」,致力研究StoryCAST之創作方法,迄今參與的戲劇創作及製作項目超過180部。

施麗珊

1995年於香港浸會大學社工學士(榮譽)畢業後,即加入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工作,服務香港的基層,2004年於香港大學法律(人權)碩士畢業,2005年獲選為優秀社工。2007年及2008年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2018年至2024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扶貧委員會委員,2024年至202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委員。現任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

陳錦輝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講師,任教社會設計 (Social Design) ,策劃和協調關於行動研究、系統思考、社群連結和生態介入的設計項目;與學生、同事及社區伙伴共同實驗跨脈絡/尺度/物種的設計過程 , 構想社群主導的設計策略和方法。

黃覺岸

英國倫敦大學文學士(哲學)、英國倫敦大學法學榮譽學士、英國威爾士大學(亞比理斯學院)法學碩士、香港大學法哲學碩士(研究環境法律)。曾先後於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法律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及香港理工大學商學院任職法律講師, 教授法律課程, 主要講授有關商業法、人權教育及學校行政法律。

葉文琪

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創辦人,於2019年推出了喵坊(Mil Mill),是香港首間專門回收飲品盒的紙漿廠和教育中心。在創辦SSID之前,葉文琪曾擔任福和紙業的執行董事,該公司是當時香港最大的紙張回收商。

鄭志明

從事藝術創作、藝術出版、策展及藝術教育工作超過二十年 ,一直努力推廣藝術到不同階層。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 , 現正於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進修東方創作。

歐陽應霽

香港藝術家,作家、漫畫家、飲食文化策展人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太古設計學院,以「香港家居概念」為研究論文,獲哲學碩士。長期從事設計及傳媒工作,為報章雜誌撰寫家居生活及旅遊飲食文章,為電台電視 台主持飲食及生活文化節目。

蔡廉明

畢業於美國Regent University傳理系碩士,主修電視電影製作,中國神學研究院道學碩士,加拿大Universityof Manit oba理科學士。監製紀錄片作品包括《趁還有墟》及《移家》。監製 的電影作品包括《玩謝大師》、《十年》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憂鬱之島》。

盧燕珊

香港理工學院設計文憑畢業,曾在《電影雙周刊》及《越界》撰寫文章,《經濟日報》丶《新報》及《星島日報》副刊記者、2004年加入現代傳播集團旗下《號外》任雜誌編輯。 2008年奧運前夕被集團派駐北京任文化專題總監 。 2009年起自稱以自由工作者身分介入兩地流行不流行項目。

鄺華歡

澳門藝術製作人,一直推動澳門和世界各地特色藝術項目製作。曾於澳門政府機構擔任文化設施管理的工作,澳門文化中心負責節目策劃,推動跨界藝術創作。其後創業成立製作室,自此以獨立製作人身分策劃多項跨國的藝術交流活動。鄺華歡現為「ROLLOUT舞蹈影像展」策展人和「馬來西亞邦咯海島節」策展人;同時為 Culture & Creativity Links創作總監。

George Cautherley

In the 1970's George established his own enterprise. Initially the focus was on marketing and distributing medical devices and pharmaceuticals in Hong Kong, followed with expansion into the China market. George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ublic policy, community and social service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Donna Chiu

Donna Chiu is a Singaporean visual artist. Her practice focuses mainly on photography and painting. Using art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Chiu's work unfolds an introspective dialogue with herself and often takes the form of abstraction. Chiu's work has been exhibited in Asia and Europe. 

【目錄】

PORT 海港城市,連接埠,人

陣容

Route A

帶來變革的設計,抑或需要變革的設計?  - 陳錦輝

機器中的幽靈:人工智能會有意識嗎?(上) - 余永泉

Regarding lnnovation: Looking into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Non-R&D Innovation - George Cautherley

光是法律夠不夠?對台灣MeToo運動的一些想法 - 杜家祁

關於兒童與青少年自殺的社會和文化回應 - 林大香 

青少年自毀與電影創作歷程 《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

《競爭條例》在香港執行多年的回顧與期許 - 黃覺岸

沉思香港城市規劃的未來 - 吳永輝

香港剩物處理與循環回收工業的方向 - 葉文琪

環保初創路的高山低谷 循環再造工業創業者葉文琪

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政策有助告別劏房? - 施麗珊

Route B

重走絲路:才發現它不關於絲綢,也非一條路 - 李照興

頑石說A Rock's Monologue - 歐陽應霽

北京九年半的港燦文化藝術觀照 從客體觀象到主體顯靈 - 盧燕珊

Drift - Donna Chiu

一家老店 - 阮文略

從社區放映走往世界 - 蔡廉明的電影監製路

Mine/我的 鄭志明繪畫及裝置藝術展三部曲最終章 - 鄭志明

對戲劇教育的想法:故事力修行之道 - 冼振東

人間國寶 靠人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岑金倩

建設澳門和各地創作人的演藝橋樑 演藝製作創業者鄺華歡

支持·共建平台、共創空間


 

 

你可能感興趣的商品